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可以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或畸形的慢性疾病。即使在医学发达的今天,其致病原因并不清晰。近日,国际知名胃肠病学杂志《肠道》(《GUT》)发表了题为《肠道微生物通过维生素C降解途径促进类风湿关节炎发生》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揭开了类风湿关节炎的致病新机制。而这一发现与肠道菌群有关。
上述发现源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科学学院(省医药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韩金祥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韩金祥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宁康教授、山东大学张磊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多发的、对称性多关节肿痛为主要表现的风湿免疫病,后期导致关节功能的丧失,甚至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韩金祥教授团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目前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的患病率高,预后差,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常处于中晚期。西方有一句谚语:“一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这句话提醒着人们维生素C可帮助我们抵御疾病。
据了解,本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维生素C水平过低,是由于肠道微生物影响所致,据此提出了类风湿关节炎“菌-肠-关节轴”的致病新机制。该研究用众多细节发现了上述机制的前后逻辑,即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发生时,肠道菌群悄悄的启动了“菌-肠-关节轴”,大大降低了维生素C的含量,而人体自身无法合成维生素C。由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表征不显著,而被忽视。
该研究还发现大肠杆菌与牛链球菌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阶段显著活跃。专家认为,以上发现对于通过“菌-肠-关节轴”机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了新思路。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科学学院赵燕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程铭悦为共同第一作者,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本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