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其中的流水传感器,‘电子保姆’可掌握老人做饭、喝水、上厕所等用水情况,以此判读老人生活是否正常。”7月中旬,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天水街道,街道公共服务办负责人龚滨滨向记者介绍道,假如老人过长时间未用水,它会预判分析老人是否发生摔倒、突发疾病等情况,自动向子女或社区工作人员发送急救信息,为救治争取宝贵时间。
记者了解到,该街道应用的“电子保姆”,是由浙江科技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团队研发的“智慧居家养老环境辅助AAL系统”。 该系统发明人、学院教师项小东介绍,系统集成了流水传感器、门窗磁传感器、PIR人体红外传感器、烟雾报警器、SOS一键呼叫器、智能网关等多项设备,通过数据服务平台可了解老人居家情况,实现监护老人安全到位、上门服务精准直达。
“通过安装在抽水马桶上的传感器以及居所内的人体红外传感器可以采集老人夜间上厕所的情况。”项小东说,假设老人平时有起夜一次的习惯,如果哪一天发现老人起夜的次数明显高于习惯次数,系统将界定为一种异常并进行异常信息推送,以便子女或社区相关人员及时发现异常并提供关怀;类似的功能通过云端数据AI算法的升级将持续进行更新。
“街道现有60岁以上户籍老人12000余人,占总人口的26.5%,超过了浙江省的平均数。”龚滨滨说:“我们最怕老人跌倒,最怕老人夜间突发疾病。尽量在第一时间发现老人出现不正常或紧急状况,仅靠社区工作人员轮流上门巡访,恐怕还不够。”
目前,天水街道已为42户特殊老人安装了“电子保姆”,今年计划安装100家。此外,这一“智慧居家养老环境辅助AAL系统”已在浙江杭州、衢州,江苏南京、苏州和安徽等地实际应用,将惠及更多独居老人。
浙江省孝德文化促进会理事、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夏学民表示,“电子保姆”固然好,但终究起到辅助作用,子女应尽可能利用“电子保姆”技术优势,增加对孤寡独居老人的陪伴时间,尤其是对患病独居老人的照护。(洪恒飞 张强 科技日报记者 江耘)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