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小时候听父亲说,他当年救出的是一位参谋长,身上背着粮食。”科考队的一位当地向导说。
关于黑竹沟,当地流传着“猎户入内无踪影,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说法。
“那些传说是真的吗?”队员们进一步询问。自1951年至今,川南林业局、四川省林业厅勘探队,解放军测绘队、户外探险队和彝族同胞多次在黑竹沟遇险,多人死伤和失踪。
听过那么多扑朔迷离的传说,多年从事极限探险、曾去过南北极,喜马拉雅山脉等地区的刘勇表示:“作为队长,我要表现出十足的信心,如果在队员面前显示出一丝恐惧,会影响到他们的信心,所以这么多年来只要是我带队,就让他们在心理上感到平稳。”
就在穿越峡谷的第二天,临近宿营时,一丝恐惧涌上刘勇心头。
当日下午,科考队走到一个叫作绝壁沟的地方,发现没路了。但见一道瀑布倾泻而下,是一路遇到的最高最大的瀑布。其两侧有被冲刷出来的绝壁,非常陡峭湿滑,几乎无法爬下去,而左右两侧的高大山崖,也很难翻过去。
可以想见,大抵前人可知的探险也许就止步于此。据一位黑竹沟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黑竹沟植被茂密,地形险要,已开发面积不到十分之一,未开发的地方,尤其是石门关一带,有很多暗河或者悬崖。
找路!刘勇带着一个队员爬到瀑布上面一点探路,水流在耳边轰隆隆鸣响。人若顺瀑布向下走,能否承受水势落差产生的压力,以及水流的湍急?望着湿滑的瀑布侧沟,刘勇倒是有了一些主意。
但向导对从绝壁下降没有信心,便扔下行李,翻山去寻找新路。他们下午5点出发,直到晚上8点多才全身湿透地回到驻扎营地。向导领队、老猎人曲目达尔说:“这一路湿滑,我们过河穿林,走了很多地方,都没有可行之路。”
“我认为顺着这里下降到谷底,有一定可行性。”经过考虑,刘勇把这个最终决定告诉全队。不过随行的当地人不会绳索下降技术。于是,他开始做当地向导的工作,并规划安排全队如何下降,谁下降、谁空身、谁吊包等。
“当时,随行的老百姓听了我的初步决定之后,马上劝我们走另外一条路,即绕路两天翻山走611林场。然而,如果没有走罗索依达之路,相当于这次探险失败。我当时没有明确表态,而是说先宿营,明天再看看地形做决定。”刘勇说。
那晚,刘勇辗转反侧,如果出任何状况,后果将不堪设想。特别是向导没有掌握用绳索下降的技能,再加上队员身上还背着很多东西,如摄像机、无人机、食物……
户外专家、擅长绳索攀岩的队员龚剑说,使用绳索攀岩可是需要“技术+经验”的活儿,要在陡峭悬壁上找到锚点,把绳索挂在上面,保证在湿滑的地方可以安全下降,最后一名队员还需要回收绳索,核心的5名队员都是在这方面有多年研究和实战的。
最终,运用熟练的户外技能,队员们从垂直高差达120米的湿滑悬崖上,使用绳索技术缓缓下滑。核心队员在绳索的前后把控,把向导放在队伍中间。相互协作,不停地下降、横切、再下降,一行人花了将近3个小时,抵达瀑布谷底。当队员向上回望瀑布,难以相信就这样从绝壁上下来了。
然而,进入谷底后,穿行在深而窄的峡谷中,两侧仍是陡峭绝壁,完全没有任何道路,一个紧接一个的大小瀑布,所有人不停地涉水过河、上下攀爬、翻越密林大山。
实地取证解开“地磁异常之谜”
十几年前,一个著名的科普节目在黑竹沟拍摄系列节目。摄制组精心挑选4只品种优良的信鸽到沟口景区放飞,而这4只从未迷过路的信鸽,却再也没有飞回来。
有一年,川南林业局工作人员到沟内勘测,下午6点多,突遇林间弥漫大雾,工作人员只能靠着指南针前行。然而,走来走去,却发现一直在一个地方打转,因为随身携带的七八个指南针,同时失灵了。
在2014年之前,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李才明来到黑竹沟沟口,在这里,子午测定仪上的数值显示为49300纳特,属于理论上的正常范围。
继续往里走,依旧未见异常。然而,当进入石门关后,怪事发生了。
在GPS的指引下,往南走了两公里会发现,子午测量仪上的数值显示为49500纳特。在北半球,越往南走,离赤道越近,磁场应该越弱,怎么这里却反过来了呢?黑竹沟存在地磁异常。
难道,除了地球磁场外,还存在着其他磁场?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