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北京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李宏义团队原创性科学发现新闻发布会在该院举行。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李宏义研究团队提出,在已知的血液循环系统、淋巴循环系统之外,还存在第三种体液循环系统——“组织液循环网络”系统。该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人体组织液循环网络”的解剖学结构,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组织液循环网络学说。
从2006年开始,李宏义采用医学磁共振示踪成像技术和高分辨率生物成像技术,在健康受试者、遗体标本和动物模型中进行实验。2012年7月,李宏义研究团队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下肢静脉血管外膜及其周围纤维结缔组织中存在组织液长程流动的现象。2016年和2019年,该团队又在人体实验中观察到,在动脉外膜及其周围纤维结缔组织中也观察到了组织液长程流动的现象。
李宏义研究团队认为,组织液流动网络广泛分布在静脉和动脉外膜、神经和皮肤等部位的纤维结缔组织中,并与人体四肢远端的穴位相连接。该团队的实验数据显示,“人体组织液循环网络”与穴位的关系密切,但并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经络”,组织液循环网络与经络的确切关系还需要系统性的深入研究。
北京医院副院长张烜认为,人体组织液循环网络的发现拓展了组织灌注的概念,有可能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和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深入研究组织液循环网络,有利于重新认识和理解心血管循环系统以及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生理学功能及其异常在疾病中的作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解剖组胚学系主任马超表示,李宏义研究团队关于组织液循环网络的探索不仅可以拓展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而且有可能为医学科学开辟新前沿。
李宏义团队呼吁绘制“人类组织液连接组图谱”,力争在数年内,阐明“人体组织液循环网络”的解剖学分布、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功能、与疾病的关系等,并同时绘制与穴位连接的“人体组织液循环网络图谱”,在此基础上再与传统的经络穴位进行比对。李宏义认为,这一工作将建立起一个融贯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的全新理论。张烜表示,这一工作将不仅为传统“穴位给药”的治疗提供一种全新科学的解释,也将科学系统建立一种新型给药方式。(科技日报记者 代小佩)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